近年來,由于富營養化問題帶來的河湖污染成為當前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主要表現在河流及湖泊中的營養物質氮、磷等濃度超過其自凈能力,進而引起藻類過量生長、繁殖,甚至發生水華。富營養化會造成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變化,造成河湖泊水質惡化,進而導致河湖生態系統和水功能受到阻礙和破壞。
生態浮島種類及結構組成
1. 生態浮島的結構主要由浮島植物、浮島載體和水下固定設施組成。浮島載體主要包括塑料、泡沫、竹子和纖維等,要考慮生物浮島的耐久性、便利性、穩定性、景觀性、經濟性。
2.把特制的輕型生物載體按不同的設計要求,拼接、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積或幾何形狀,放入受損水體中,按浮島植物與水體直接接觸與否,浮島總體上可分為干式和濕式兩種,植物和水接觸的為濕式,不接觸的為干式。
3.干式浮島由于植物直接與土壤接觸,凈水功能較差,濕式浮島中的無框架式浮島使用壽命較短,因此,有框架濕式浮島是目前生態浮島技術中使用最多的浮島類型。
4.水下固定既要保證浮島不被風浪帶走,還要保證在水位劇烈變動的情況下,能夠緩沖浮島和浮島之間的相互碰撞,常用的固定設施有重量式、船錨式、樁基式等。另外一般還會在浮島本體和水下固定端之間設置一個小型的浮子。
一:生態浮島植物的選擇
植物選擇是生態浮島非常重要的部分,設計時應從多方面進行權衡。
1.生態浮島植物的選擇原則:浮床植物的選擇是在對高等植物的生物學特性、耐污性、耐水性、對氮磷去除能力等研究基礎上,篩選出具有一定耐受性的,能適應污水水質現狀的物種作為修復的先鋒物種。
2. 耐水性能好:生態浮島技術是將原來在陸地上或濕地上種植的植物種植到自然水面上,植物在更換了生存環境后必然會產生能否適應的問題。只有能夠很好的在水面上生長,才能發揮植物對污染水體的凈化作用。因此,良好的耐水性能是選擇浮島植物的首要原則。
3.耐污能力強、去污效果好:利用植物浮島技術凈化污染水體時應優先考慮對氮磷等營養物有較強去除能力的植物,而且應根據不同的污水性質選擇不同的浮島植物,如果選擇不當可能會導致去污效果不佳或者植物死亡。在微污染水體中,植物不能夠獲得生長所需的足夠的N、P量,生長受到抑制,生物量較低。
4.水生根系發達 :植物的凈化功能與其根系的發達程度和莖葉生長狀況(密度和速度)密切相關,因此選擇浮床植物時,必須全面考慮它的根系狀況。一般而言,根系越發達,植物浮島的去污效果越好。
5.可操作性:所選物種應具備繁殖、競爭能力強,栽培容易,管理、收獲方便,同時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景觀效應等特點。滿 足 景 觀 空 間 形 態 的 需 求 , 綜 合 岸 線 景 觀 和 湖 面 倒 影 、 水 面 植 物 進 行 適當的景觀組織。
二:生態浮島相關植物推薦
氮磷去除能力較強的13種挺水植物:美人蕉、澤苔、香蒲、旱傘草、姜花、紅蓮子草、細葉莎草、歐慈姑、野 芋、紫芋、千屈菜、澤瀉、菖蒲。銨氮去除能力較強的是槐葉萍,浮萍。
高濃度N03-污染的水體中,歐慈姑、香蒲、紅蓮子草、旱傘草適宜作為生態浮島的植物;低濃度N03-養分條件的 水體中,千屈菜、澤瀉適宜作為生態浮島的植物;野芋、細葉莎草、葛蒲、紫芋則能應用于較廣范圍的N03-濃度條件水體中的生態浮島中。
高濃度H2P04-的水體中,紅蓮子草、歐慈菇、細葉莎草、紫芋適宜作為生態浮島的植物;低濃度H2P04-的水體中,適宜用澤苔、野芋、美人蕉、菖蒲作為生態浮島的植物;千屈菜、香蒲可以應用于較廣范圍的H2P04-濃度條件的水體中。
高水平NH4+養分條件的水體中,紅蓮子草、紫芋、旱傘草、細葉莎草適宜作為生態浮島的植物;低水平NH4+養分條件的水體中,香蒲、野芋適宜作為生態浮島的植物;千屈菜、香蒲、澤苔、澤瀉、姜花能適應廣范圍的NH4+養分條件的水體。
三:生態浮島植物類型
1、單種植物型浮島
單種植物浮島
2、混合植物型浮島
綜合考慮植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可以增強浮島的凈化能。例如,美人蕉、燈心草、菖蒲的根系長度不一,得以吸收不同水層的氮和磷,光合作用吸收的氧氣通過根系到達不同水層,促進好氧微生物生長。
摘要: 生態浮島的結構主要由浮島植物、浮島載體和水下固定設施組成。浮島載體主要包括塑料、泡沫、竹子和纖維等,要考慮生物浮島的耐久性、便利性、穩定性、景觀性、經濟性。
友情鏈接:泉州市富春花境園藝有限公司